欢迎访问寻艺网!会员登陆会员注册

加入收藏在线留言

童敏树网络艺术馆

培养和发展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培养和发展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童敏树


一、问题的提出
        2011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性的一项基础工程,对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学德育大纲(试用稿)》更是强调:“中学德育工作,是关系到能否把中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关系到社会主义成败,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一项战略任务”。
        德育素质,历来是其它诸种素质的统帅、灵魂。政治思想素质高的人,必定有明确的方向、持久的奋斗动力,崇高的奉献精神和对社会的不朽贡献。古往今来,许多名人曾对此作过精辟的论述:如。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岳飞)?”、“高层次的非智力因素(如信念、理想、世界观等)能给学生智力的发展带来持久的动力(董奇)。”。一个人努力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高尔基)。”等,均精辟地阐述了德育与学习、成才、贡献的重要性。
        目前,中外的许多有识之士,均在研究与探索德育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尤其是在将德育内容,内化为学生内心丰富的心理体验,并使之受到有效的教育方面,阐述得尤为深刻。他们的这些科学理论的出台与应用,为推进德育工作的深入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不足的是,在做人道理的应用上,即把德育内容转化为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上,却涉及不多,这不能不说是一大疏忽。将德育内容内化为学生的情感和外化为他们的行动,应是德育工作不可偏废的两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无论忽视哪一方,整个德育机制都会失去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育人效果当然就大打折扣了。

二、研究目标、实施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目标
        1、以爱国、理想教育为核心,努力培养和发展中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培养学生干部的德育工作管理能力,实现德育工作后继有人的目标。
        (二)、实施方法与步骤
        1、核心问题
        德育内容,包括爱国主义、理想前途、社会道德、遵纪守法、勤劳俭朴、真城友谊、意志信念等,真是名目甚多,纷繁复杂。如果,我们在德育时面面俱到,平均使力,势必会费力不讨好;倘若我们善于抓住能够制约其它诸方面的最主要的东西,集中力量重点主攻,也许,不仅能兼及其它,而且还能省时省力,取得事半功倍的显著效果。这个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呢?孙中山说:“就是要懂得怎样爱国。”看来,这最主要的东西,非爱国理想莫属了。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所以,在培养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全过程中,必须把爱国理想教育,作为贯穿始终的核心来抓,因为它是牛鼻,牵住它,牛才能乖乖地听从使唤。
        2、三个步骤
        第—步:领会教育(由学生干部决策、执行)即以班队活动为载体,把爱国理想内化为学生内心的种种情感体验,从而使之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思想的熏陶。
        对于初通事理的中学生而言,如果你仅只板起面孔,向他们大谈什么抽象、空洞、严肃、枯燥的道理,必然会有如“锅子炒石头,不进油盐”;假若你善于巧用“动之以情”的方式去“晓之以理”,那情形就截然两样了,因为带有强烈感情的教育,是无往而不胜的。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情可动人、景可育人,在特定的情景中教育学生,往往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基于上述理论,我们若通过匠心独运的精心设计,以班队活动等为载体,把体现爱国理想教育内容的人或事,有机而巧妙地化合进去,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空洞的说教形象化,严肃的话题轻松化,枯燥的教条情趣化,从而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欢快激奋、情景交融的场景和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因受情感感染而萌生出诸如快乐、激奋、感佩、景仰、效法等种种内心体验,继而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我们应用上述方法,曾多次开展过《爱国伟人故事会》、《爱国诗歌朗诵会》、《革命英雄故事会》等一系列班队活动,并配以文情并茂的朗诵词,对学生进行爱国理想教育,均呈现出场面热烈。气氛融洽的好势头。问卷调查也显示,深受欢迎,效果良好。
        这样作能有效地把爱国理想等教育内容,内化为学生内心的种种情感体验,从而使之水到渠成地接受爱国思想的熏陶,增进爱国情感,树立兴国大志。这是做人道理的领会阶段,其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爱国立志,为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奠基。
        第二步:应用教育(由学生干部决策、执行、监督和管理)。即通过自我解剖与立座右铭以自律等方式。把爱国理想等教育内容,外化为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扬长避短的具体行动,使之逐步养成自我教育能力。
        这实际上是做人道理的应用阶段,也是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关键性环节。毛泽东同志着重强调:“最重要的,是善于将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实际中去。”牛吃了草,不经过消化,就产生不了牛奶,人学了知识,不去应用,就形成不了能力;德育也是如此,若懂得了爱国的道理,却不去使之外化为具体的爱国行动,当然就不能产生自我教育能力了。我们以往的德育工作,曾付出过不少努力,但收效却不大理想,究其原因,除过份强调智育而挤占德育时间外,恐怕就在于疏忽了通过应用来培养自我教育能力这一重要环节。
        据我们以往的经验,通过应用,把爱国理想外化为具体的爱国行动,以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首先,是组织学生召开分组自我解剖会,这种会,应继爱国理想班队活动后趁热打铁进行,因为此时,学生们尚沉浸于受爱国伟人的熏陶而群情激奋的氛围中,对讨论的问题乐于思考,也甘愿袒露心迹和付诸行动,效果最佳。题目设计,可以是:榜样们有哪些美德值得我们敬佩?与之相比,我有哪些不足之处?今后打算如何完善自身?尽量诱导学生以伟人为榜样,自觉地反省自己,改正缺点,不断进取,通过把爱国理想等教育内容,外化为日常生活、学习中扬长避短的具体行动的方式,来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若有冷场现象,可用古今中外名人善于自我教育的事例来启发。发言时,一定要安排人认真做好记录。其次,是严格要求学生立座右铭以自律。座右铭有两种立法,教师应诱导学生依据实情选择,对表现好而成绩优秀者,可立长远性座右铭。如“一个人努力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的贡献也就越大”之类,对打架相骂、危害他人者,可立阶段性座右铭(改正后可换长远性座右铭),如。让一言,烟消云散;退一步,海阔天空”之类。如果是选择名人名言做座右铭,还应帮助学生了解其光辉事迹,以利其学有榜样,鞭策自己不断进取。对座右铭及座右铭的执行情况,同样要进行记载、检查、监督、鼓励,以利卓有成效地促进其逐渐养成自我教育的习惯。
        第三步:总结表彰(由学生干部监督、总结、执行),其主要任务是,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促进学生牢固地形成自我教育能力。
        它包括搜集整理反馈信息、总结表彰两项内容。首先,应随时随地搜集和整理反馈信息,对学生的自我解剖发言、所立座右铭及座右铭的执行情况、自我评估情况、日常行为记载、家庭表现等,都要通盘地了解。特别是外化为行动的闪光点,它是德育过程中萌发的新事物,是衡量学生是否形成了自我教育能力的标志,更不能出现班有遗珠的疏忽。同时,对学生的前后表现情况,要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和整理,并一一记载入册,以备总结表彰之用。其次,是认真做好总结表彰工作,总结表彰应适度,不宜太少,也不要过多,做到每月一小结,每期一总结就行了。对将爱国理想外化为自身的具体行动卓有成效者,要予以物质奖励,一般的也应给予精禅鼓励。以利树立正面典型,促进德育平衡发展。
         3、注意事项 
        在培养和发展中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全过程中,一定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干部在决策、执行、监督、反馈、总结的全管理过程中充当主角。这不仅仅是为了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实现德育管理后继有人的目标,更主要的还是为了所开展的德育活动,能永葆生机勃勃的显著效果,因为他们年龄相仿、心理相类、情感相通,彼此易于融洽,不难湊效。教师只当导演,创造性地去诱导学生完成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千万不要包办代替,以免产生负面影响。

三、研究成果
        1986年至1991年间,此方案曾在宝三中学小试牛刀,仅只起用了“爱国理想班队活动内化为情感”、“立座右铭自律以外化为行动”两项,就已经显示了它无比的优越性,无论近期效果,还是远期效果,都出现了令人惊喜的景象。此一时期,由于通过教育,许多学生都能初步运用自我教育的武器,来自觉矫正自身的不良行为,努力向上,不断进取,所以学校中考升学率,连续五年均居全市前茅,成为全市景仰的知名学校。尤其是56班,更是出类拔萃,全班仅50人,录入中专的居然有8人(当时考中专的全是尖子生),录入高中的竟有21人,共计29人,升学率为58%,高出全市平均线45%,成为全市之最。特别可喜的是,远期效果也相当可观,有4名自我教育能力颇强的学生,由于胸怀大志,善于不断自律进取,因而成了举世瞩目的英才。毕业于36班的付海珍,复旦毕业后留学美国,37班的张佑,南开毕业后留学瑞士;44班的熊智敏,超前录入华中工学院少年班,现已获博士研究生学位;47班的罗卫东,92年7月荣获第23届国际物理奥赛金牌奖后,就读清华,现留美攻读博士研究生学位。

四、结论与应用前景
        由此看来,我们只要遵照以上模式,紧紧抓住爱国理想教育这一核心,牢牢把握好内化为情感,继而外化为行动这两大关键来教育学生,同时注重激励机制的完善,长此以往,就能使学生习惯成自然,牢固地形成终身受益的自我教育能力。
        自我教育能力一经形成,不仅可鞭策中学生加强自律,顺利成才,而且即使服务社会,也可成为他们主观能动性赖以形成的神奇催化剂。有了自我教育能力,他们就能自觉地“日三省乎已”、“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断地克服自私自利、骄傲自满、怕苦怕累、贪图安逸、不思进取等恶习,使自身的人格逐渐完美起来,为促进人生的辉煌奠定坚实的基础。有了自我教育能力,人们就能在探索事物规律,严格按规律办事、推动事业发展方面,取得显著的成就。他们将以自我教育为武器,严格地审查自身每一项探索与实残。对于较成功的,则认真找出促进其向成功转化的方方面面之原因,也探寻其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加深对事物本质的了解,以利今后的事情办得更加锦上添花。对于已失败的,则自觉地投身于实践,严格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知规律,一边努力积累丰富的经验,一边运用唯物辩证法,通过缜密的思考,将丰富的经验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工夫,升华到理性认识的高度。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检验……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每一次循环,对事物的认识就跃进到高—级的阶段,久而久之,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规律就一目了然,洞若观火。泰纳说:“对事物有整体观,是高级才智的标志”。此时,他们往往因为看事物能入木三分,穷其本质,所以极具在平凡中发现奇迹的创造精神和创造力,常常爆发出独辟蹊径的新发现、新发明和新创造。
        古今中外杰出的科学家,之所以能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永难磨灭的贡献,就是因为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善于运用自我教育来探寻和认识客观规律,并依照客观规律来自觉地改造世界,推动社会发展的。这—特性正是明确区分杰出人才与一般人才独有的标志。